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平台

发布时间:2025-01-17      来源:      阅读次数:

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定位于功能材料绿色制备技术和资源化应用研究,设立功能性聚合物与复合材料、功能薄膜材料、能源转化存储材料与器件和固废资源化绿色再利用等四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依托湖北大学建设运行,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湖北省特色学科和1个“十二五”湖北省优势学科,是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技术”牵头单位,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工程硕士(材料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排名逐年提高。材料学科进入美国U.S.News世界最佳学科排名榜、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4人,其中研究人员71人、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1人,研究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37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28人。实验室40岁以下33人,占比43%。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专家50余人次,研究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年轻有活力,能保证实验室长期稳定地发展。

实验室有6500平方米的教学和科研用房,基础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包括球差电镜、双束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小角X射线散射仪、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电子磁旋共振谱仪、共聚焦拉曼光谱仪、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高低温电子材料试验机等大型仪器设备50多台(套),价值1亿多元。

近五年,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湖北及长江经济带建设,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总经费1.063亿元。在Chem. Soc. Rev., Prog. Mater. Sci., Energy. Environ. Sci., Mater. Sci. Eng. R, Adv. Mater., Joule等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987篇,授权国外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296项,建成了成果产业化示范线10余条,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获批成立于2018年,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学校科发院共同管理。基地重点围绕能源转换、环境探测与治理领域的四个核心方向进行创新引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基地的国外学者均来自国际上在能源与环境材料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很高影响力等一流研究所和大学,包括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学术大师和学术骨干共11名。其中包括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功能界面研究所所长,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Christof Wöll教授;Surrey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avi Silva教授;澳大利亚-新西兰高分子联合学会主席昆士兰大学Andrew Whittaker教授,以及日本京都大学副校长Hiroshi Kitagawa教授等。通过设立联合研发机构,联合办学、合作申请国际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整合优势资源,进行人员互访、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研发,形成明显的国际合作优势平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湖北大学,2000年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运行,2005年通过验收。实验室现有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室,以及材料分析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出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产品功能设计的新概念,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服务于国家经济,尤其是湖北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实验室以高分子材料领域关键的科学问题和共性的行业技术难题为主导,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973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支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高层次人才和解决学科及行业难题为目的,形成了以水基高分子材料、新能源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及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聚合物合金及复合材料为特色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70人,其中技术研究人员68人,管理人员2人,具有高级职称59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专家30余人次。实验室有4000平方米的教学和科研用房,基础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太阳能I-V特性测量系统、INOVA 600 MHz液-固两用核磁共振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30多台(套),价值3000多万元。

近五年,实验室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2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5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实验室注重应用导向,建立湖北大学—旺旺集团包装材料研发中心、湖北大学—宏力生物科技公司生分解材料研发中心、武汉市威尔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建材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肥料用环境友好型缓控释材料研发中心等多个校企研发平台。依托实验室,我校与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开展技术难点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多项合作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湖北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湖北大学,2019年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运行。中心紧密结合国家和湖北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产业发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推介等内容,提高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工程化的水平,解决该领域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技术集成问题,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人才,推动我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中心围绕优势特色领域,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面向湖北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重视对地方科技的贡献度,形成了以光电转化材料及应用,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光伏系统及应用以及功能材料粉体技术为特色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五年,中心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15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SCI收录25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中心以应用为导向,积极开展省内外进行产学研对接,与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等公司建成了校企研发平台;与武汉日新、宜昌南玻、风帆表面等公司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工业废弃物绿色产业化应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废弃物绿色产业化应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湖北大学,成立的面向国家及湖北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以服务湖北省地方循环经济建设为核心而建立的大宗固废绿色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系统装备集成制造、成果转化示范及产业化应用平台。中心于2019年获湖北省发改委批复成立,工程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并根据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中心正常运行和规范化管理,推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实现中心开放共享,增强中心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本校、本地区乃至全省其他高校产生示范辐射作用。中心现有固定人员42人,流动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44人。中心现有各类仪器设备1629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

工程研究中心重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近两年承当省部级各类项目经费合计450余万元。工程研究中心注重应用和产业化导向,先后赴广州、苏州、合肥、黄石、襄阳、黄山、佛山等等省内外企业和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2022年,中心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28项,到账总经费1074.1万元。2023年,中心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28项,到账总经费1449.5万元。

工程中心面向“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固废污染与建材行业碳排放的重大环境问题,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多项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锚定基础与关键技术创新性研究,持续开展固废基低碳胶凝材料、固废低能耗处置、多固废协同综合利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形成了重大科技典型成果。

湖北省先进光电转换与光电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湖北省先进光电转换与光电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于2019年由湖北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依托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评审制。基地主任为何云斌教授,国际学术委员会由Ulrike Diebold院士、TaeWon Kang院士、Peter J. Klar、邵国胜、张灶利、章天金、王贤保、高云、何云斌等教授组成。国际学术委员会对基地研究活动进行指导,把关基地研究方向、评审基地研究项目,为基地的战略规划提供建议和顾问支持。主任负责各研究方向、以及各团队之间的协调、交叉合作及新方向的设立等。

目前基地中方固定成员包括教授12名,副教授6名,讲师1名;外方长期合作国家包括德国、英国、奥地利、瑞典、韩国、日本、俄罗斯等7个、合作单位13家,合作人员16名,其中包含国际院士2名、国家特聘专家4名。基地主要围绕光电子薄膜与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光电转换与探测、光电催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前沿原创探索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胶体与聚合物制备与应用湖北省中试基地

胶体与聚合制备与应用湖北省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由湖北省科技厅于2021年12月批准成立。围绕着新型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绿色乳液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及装备等四大领域,开展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在管理机构方面,中试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为徐祖顺教授,副主任为周威高级实验师和张群朝教授。下设行政办公室、事业发展中心、研发与中试中心和分析与检测中心四个职能部门。

在运营机制方面,中试基地打破单纯校企、校校合作壁垒,构建“1+N+N”的开放式发展体系,进一步促进各类核心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积极吸纳高等院校和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面向我省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技术前沿形成集聚效应,建立多元、动态、融合、持续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在团队建设方面,中试基地现有专职固定研究人员35人,全部由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7人,占研发人员比例为77.1%。集中了长期从事于高分子理论教学的湖北大学特聘教授、面向应用型材料开发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于研究第一线具有丰富工业化放大实验经验的高级实验师等优势力量,团队人员既有教学骨干、科研精英,既有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年专家、又有年青有为的博士人才,人员分配合理,人才力量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材料中试与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市聚合物基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中试基地

湖北大学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