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导读
深圳大学青年人才王奔副教授来访讲学 | |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阅读次数: | |
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深圳大学王奔副教授于3月28日来校访问,并于当日上午为材料学院师生做作题为“医用微型机器人的设计与体内应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楼报告厅举行,由院长郭志光教授主持,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 王奔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医用微型机器人正以毫米至微纳米级尺寸突破传统医疗工具的物理限制,其核心优势在于“无创性与精准性”。通过仿生设计,微型机器人可深入胆管、毛细血管等传统器械无法触及的狭小腔道,显著降低手术创伤。他系统剖析了当前在材料设计、驱动控制及体内应用方面的三大瓶颈,重点针对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及脊液循环系统,开展了微型机器人体内递送的系统性研究,突破其运动行为的尺寸限制,结合传统介入工具解决长距离递送,成功实现“最后一厘米”精准医疗。王奔副教授与我院师生就微型机器人体内长期安全性、规模化生产瓶颈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大家呈现了医用微型机器人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的完整图景,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生跨学科创新研究的热情。 报告结束之后,王奔副教授在学院青年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三楼仿生摩擦学实验室,并就研究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充分交流,提供多种研究思路,并就实验方案、方法对研究生给予指导。 王奔副教授来自深圳大学,获评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目前致力于磁控微型机器人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 Robot.、Sci. Adv.、Chem. Soc. Rev.、Matter、Adv. Mater. (2篇)、Adv. Funct. Mater. (4篇)、ACS Nano (2篇)、Adv. Sci. (2篇)、The Innovatio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7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总被引6000余次(Google scholar数据),H因子34。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入选2023、2024年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研究成果受到Nature官网、Science Robotics、科学网、TVB、大公报、文汇报等媒体网站报道。目前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Research》、《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Advanced Bionics》、《Soft Science》等期刊青年编委;《胶体与聚合物》和《Biomimetics》期刊编委。 (审稿:鲁力格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