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通知公告 > 

考研工作宣传

发布时间:2013-10-19      来源:admin888      阅读次数:

材院考研录取率节节攀升的“秘诀”
记者团   陈孟军 黄文君 李翌

 


  从建院时的20%,到去年的36%,再到2010年的46.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四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年年攀升。2010届166名毕业生, 73人被录取,其中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专业专业录取率均超过50%。绝大部分学生考取中科院、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211”、“985”知名院校。近日,记者走进材料学院,探访该院考验成绩节节攀升的“秘诀”。

  全面统筹规划 加强学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是考研成功的根基。这是材料学院老师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这也是该院师生的共识。从建院开始,学院就针对考研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及时出台了新的政策,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
经验交流会、考研交流会,是每学期必不可少的科目。学院制定明确的规划,针对考研学生处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学业情况、准备情况等进行动员和指导。很多同学表示,师兄师姐们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坚定了考研的决心,在枯燥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硕博周末谈”是该院大力打造的一个重要学习交流活动,利用各班周末班会的时间,学院选派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代表深入本科班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专业特色和学科前沿,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方法,指导考研和人生职业规划,分析就业形势等,深受学生好评。
  学院出台的各种措施也尽力保障学风建设。班主任听课制度,规定每月班主任下班级听课至少两次。强化责任制,希望班主任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目标教育,要求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树立继续深造的信念。学院出台的《新生班主任工作条例及奖励办法》,要求新生班主任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高度重视学风、考风,狠抓考勤;《新生班主任工作条例及奖励办法》进一步强化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这对学生的四年培养将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学院还制定了《材料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考研工作的奖励办法》,将学生就业、考研情况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效的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学院的考研工作,为输送更高层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无私悉心指导 竭力服务学生

  “以考研促学风建设,以考研提高教学质量”是材料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学院领导对考研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全体教师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无私的帮助。
  选择报考学校是很关键的一环。有些同学尽管很优秀,但由于对报考学校了解不全,可能与研究生失之交臂。对此,学院及老师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老师给予学生热心指导:一方面根据考生自身情况向考生介绍相关院校与专业,帮助学生收集考研资料和信息。另一方面尽自己所能向相关院校推荐优秀学生。
面对渴望深造、积极进取的学生,学院克服了困难,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报考专业的方向,开设了考研讲座和辅导班。对学生考研分阶段进行辅导。全院形成了爱岗敬业、安教乐教的良好氛围。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导师制”的实行也是加强师生沟通的有力渠道,包括多数院领导在内的老师每人带3到5名本科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和导师的一对一交流,让学生对研究生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导师也对考研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
  “好朋友的关心给了我很大动力,但老师的支持是我成功考研的关键,尤其是王贤保教授,他的支持和鼓励,考研期间给予充分帮助,最大限度的提供时间和资料,协调课程,指导毕业设计。感谢母校和材料学院的老师。”现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的刘婷同学说。

  打造学院品牌  促进学生发展

  11名同学全部考上研究生,其中有1人出国攻硕,1人保送到复旦大学直博,其余考取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这是该院2009届学生科研小组成员铸就的考研神话。而2010届科研小组20几名成员,考研录取率也达到了90%以上。
  作为理工科院系,该院的科研兴趣小组已经成为了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它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动手能力及科研创新的意识。该院重视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挑战杯工作室”,向院内科研实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征集科研课题,吸纳了一批优秀学生,成立了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都配有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作。学院成立四年来,共有30余位同学分别获“挑战杯”全国铜奖(2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3项)、上海世博会专项全国三等奖(1项)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学院也多次荣获校级“学生科研创新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我当时是研究生师兄师姐带着我们一起搞科研,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有时还能参加老师的组会,能够不断地学习充电。”直博到复旦大学的叶子荣记得自己大二进科研兴趣小组时,对科研这个概念都很模糊,但是在小组的学习中,她明白了什么是科研,如何做科研。“和指导老师以及研究生们在一起,学习的机会很多,自己也逐渐地得到提高。科研小组的经历其实在研究生的复试中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一般的导师,特别是名校的导师特别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果你在本科时候能养成科研的习惯或者更甚至有论文出来,导师一般不会拒绝的,这个比所谓名校的牌子更有用。”现在复旦大学读硕的余自勇说。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提交申请进入科研兴趣小组,最终院里选拔出符合条件的近40名同学。而今年,在很多学生的强烈要求下,科研兴趣小组实行了扩招,现有20个小组,成员近百人,也有十几名教师加入到指导老师队伍,保证了小组的良好运转。
  学院同时注重精心打造学生品牌活动,其中很多活动都与专业挂钩,既具备活动的趣味性,又有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对于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院的学生社团——材料论坛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参观精密实验室,加强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实验仪器的了解和使用。还举办材料知识竞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强了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与低年级同学组队参赛,共同解决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树立科研的兴趣。材料论坛组织的制作有机玻璃比赛是开展专业性的工艺制作活动,它既是科学竞赛也是艺术竞赛,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材料学院,考研已成为一种潮流,一届届优秀的毕业生都收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良才说:“学院成立四年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改善,这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学院会继续重视考研工作,创造条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